腸漏症
腸漏症就是腸子滲漏的疾病。本來健康的人腸子的黏膜會有一層鹼性的黏液保護膜(pH=8.5),腸壁細胞只提供很小的縫隙讓營養素滲入,其他大型分子都被擋在外面。但是由於我們吃錯食物,或是胃酸不足、膽汁不足、消化酵素不足,導致食物無法完全分解,最後這些未完全分解的食物就成了微生物的食物。(有時候你吃的食物根本就是腸道微生物的最愛,連分解都不用分解,就直接讓他們大量繁殖,例如吃下大量甜食。)
當微生物吃了這些食物後,會排放出大量酸性代謝物,這些酸性代謝物會中和、溶解這層鹼性保護膜,於是保護膜下方的腸壁細胞就裸露出來,直接接觸到腸道內的微生物及各種食物成分。其中有些成分會刺激腸壁細胞打開更大的縫隙,例如麩質的麥膠蛋白(gliadin)會刺激腸道分泌解連蛋白(zonulin),分解腸壁細胞間的緊密連結,產生更大的縫隙。另外,有些成分則直接毒死瓦解腸壁細胞,例如微生物分泌的毒素(霍亂、阿米巴痢疾)。於是不該滲進去的東西就全部由腸壁破洞滲入腸壁血管,然後周遊全身。這些非營養素的滲透分子會被身體視為敵人,於是身體啟動作戰機制,招喚大量免疫細胞去殲滅、吞噬這些外來物,或是製造抗體去結合外來物,解除外來物的毒性。問題是有些外來物的長相跟體內的某些組織很類似,抗體無法分辨,於是也一併攻擊,造成自己攻擊自己的“自體免疫疾病”。
抗體與外來物的結合體也會被視為外來分子,身體一樣會招喚大量免疫細胞去吞噬分解這些結合體,這整個過程,包括敵軍入侵、我軍集結、雙方作戰、清理戰場,從外觀上我們會看到所謂的“發炎現象”:紅、腫、熱、痛。等戰爭結束後,身體會進行修復,修復的結果會留下鈣化沉積物與纖維化組織。
由於外來物與抗體都會隨著血液遊走,所以到處都可能出現抗體與外來物的結合體,這也意味著到處都可能出現發炎反應與修復後遺跡。例如:結合體出現在關節,就引起關節發炎,最後關節變形、僵硬。結合體出現在血管壁,就引起血管壁發炎,最後血管硬化、阻塞。
現今此症日漸普遍,它是文明社會許多疾病的原因,像是自體免疫疾病,大腸急躁症、克隆氏病、過敏、氣喘、憂鬱、自閉症、偏頭痛、食物過敏、化學物過敏、關節疾病…。 腸道發炎變成多孔狀(超乎正常數量)讓大分子的食物蛋白質、細菌、黴菌、金屬及許多毒性物質直接進入血流,造成腸漏症,更科學的說法,就是腸道黏膜受到管腔內的大分子物質、抗原和毒素的發炎性退化及/或萎縮性黏膜傷害使得腸壁對這些物質的滲透性增加,血液內的免疫系統需處理這些物質,腸漏症如果不被糾正,免疫系統終究會不勝負荷。
過去15年中,有數百項研究認為腸漏症會影響健康。其中腸漏症與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關聯,值得重視。例如,2011年《過敏與免疫學臨床回顧》期刊(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上的文獻指出,先天體質較弱的人,腸道通透性一旦提高時,可能造成免疫反應異常,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症和乳糜瀉等自體免疫疾病。
黏膜滲漏
黏膜是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
人體免疫防衛體系的第一道防線就是黏膜,尤其是腸胃道與呼吸道黏膜。
黏膜是脆弱的人體內皮膚;黏膜最外層與外界物質直接接觸的表皮細胞,也就是第一線作戰的免疫防衛士兵,它們有責任阻檔各種病原菌(細菌、黴菌、病毒)及大分子異蛋白侵入人體。病原菌入侵會造成感染症狀,較易被發現但如果只是大分子蛋白質(如螨或食物蛋白質)入侵,則不易有立即的症狀。
空氣中的異蛋白(如螨、花粉、寵物毛……等),如果突破呼吸道黏膜防線進入人體,人體會產生以IgE為主的抗體來對抗它。
食物中的大分子異蛋白如果突破腸胃道黏膜防線進入人體,則人體免疫系統會產生以IgG為主的抗體(武器)來對抗它。
廣義上來說,黏膜滲漏、腸漏與腸躁症三者幾乎可視之為同義詞。
黏膜一旦發生滲漏現象,過量的異蛋白質進入人體,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製造出相對大量的IgG、IgE抗體。因此,經由血清中IgG、IgE蛋白質特異抗體的定量檢測,即可間接逆向推測,此人是否有黏膜滲漏。
十大慢性過敏食物
1 牛奶(包括起司及優格)
2 蛋(蛋白比蛋黃容易引起過敏)
3 小麥(尤其是麥膠蛋白-gluten)
4 黃豆(大豆)
5 花生及堅果類(杏仁果、開心果、核桃等)
6 玉米(玉米相關製品)
7 魚及甲殼類海鮮(蝦、蟹等)
8 鳳梨
9 酵母(添加酵母之各種產品如麵包等)
10 葡萄柚
腸漏症的可能致因:
(1)過敏食物 麩質(小麥製品)
這是腸漏症的頭號敵人!幾乎無所不在!例如:
【穀類】小麥、大麥、黑麥、穀片。
【麵粉製品】麵條、包子、 饅頭、水餃、餛飩、燒餅、油條、麵筋、甜不辣、麵包、義大利麵、披薩、吐司、可頌麵包(croissants)、鬆餅(waffles)、煎餅(pancakes)、捲餅(pretzels)、貝果(bagels)、瑪芬(muffins)、派(pies)、甜甜圈(donuts)、脆片(crackers)、蛋糕、杯子蛋糕(cupcakes)、蛋捲、漢堡、餅乾、泡麵。
【酒類】啤酒、雞尾酒。
【加工食品】調味料、佐料、冰淇淋、番茄醬、罐頭湯、醬油、沙茶醬、冷盤、口香糖。
【衛生用品】牙膏、洗髮精、潤髮乳。
【化妝品】乳液、保濕霜、睫毛膏、口紅、護手霜。
【藥品】藥錠、藥粉、藥丸(充當藥品的賦形劑)。
腸漏症患者一定要100%禁吃麩質,滴水不漏,絲毫不能打折扣,因為一點點的量就足以產生抗體,而且抗體會一直存在體內6周以上,甚至6個月之久,也就是說,開始禁吃麩質後,症狀還會持續6周至6個月,一定要等到對抗麩質的抗體完全排出體外,症狀才會完全消失。(注:抗體存在的時間,各家說法不一,所以觀察時間也長短不一,例如:Dr. Brownstein主張,要評估禁吃麩質的效果,至少要6周的時間,而且是老老實實、不欺騙、不偷吃的6周才行。)
不管抗體會存在多久,最重要的是,只要確認對麩質過敏,就要一輩子禁吃麩質,即使症狀完全消失,你還是不能偷吃,只要偷吃,一定復發!
穀類
包括:米(rice)、小米(millet)、燕麥(oat)、莧米(amaranth)。
2010年的研究發現22種“天然無麩質穀物”,仍有一半以上檢測出麩質。原因可能是穀類共用碾碎機,導致交叉汙染,讓無麩質的穀類也沾染了麩質的粉末。最常見的例子是燕麥片。
穀類值得擔憂的是即使不含麩質(Gluten),也含有麩蛋白(Prolamin),這2種成分都容易造成腸漏症。
乳製品
牛奶的原始設計是要提供小牛最直接的養分,因為小牛的消化道尚未成熟,因此牛奶具有直接穿透小牛腸黏膜的能力,直接吸收利用,不必經過消化分解。同樣地,牛奶也能直接穿透人類的腸黏膜,這種情形跟腸漏症很類似。
對人類來說,牛奶的成分大舉入侵,其中不相容的成分勢必帶來激烈的抗原抗體反應。
豆類
例如:黃豆。
豆類含傷害腸黏膜的成分:皂苷(Saponin)、凝集素(Agglutinin)。
蛋
蛋含傷害腸黏膜的成分:溶菌酶(Lysozyme)。
茄科食物
包括:馬鈴薯、番茄、茄子、甜椒、辣椒。
茄科食物含傷害腸黏膜的成分:配糖生物鹼(Glycoalkaloid)、辣椒素(Capsaicin)、α-番茄鹼(α-Tomatine) 、凝集素(Agglutinin)。
酒精
咖啡因
基因改造食物
糖
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劑、防腐劑
其他
成熟香蕉或櫻桃含傷害腸黏膜的成分:似索馬甜蛋白(Thaumatin-like protein)
澀柿、茶、葡萄酒含傷害腸黏膜的成分:丹寧(Tannin)。
(2)化療
化療藥物的設計是要殺死快速繁殖的癌細胞,很可惜,消化道的細胞也是屬於這種快速繁殖的細胞(毛髮細胞、免疫細胞也是),所以也一併遭殃。一旦消化道嚴重受損,癌患就會出現食慾不振、吸收不良、潰瘍、腹瀉以及腸漏症的一連串併發症:飯後手腳腫脹、早上肌肉僵硬、腦袋渾沌、過敏、食物不耐症、自體免疫疾病等。
(3)腸道感染、失衡
寄生蟲
細菌過度繁殖
酵母菌過度繁殖
有些過敏不是食物直接造成的,而是腸道內微生物或寄生蟲釋放的毒素造成的。
白色念珠菌有一種蛋白質叫HWPI,分子結構很像麩質,如果腸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就會引發針對HWPI的免疫反應,連帶也會對麩質產生免疫反應。
(4)藥物
抗生素
制酸劑
避孕丸
止痛藥
類固醇
(5)黴菌毒素
黴菌會散發毒素於空氣中,所以我們進入發霉的屋子可以聞到發霉的味道。據統計,有1/4的人對黴菌沒有抵抗力,會出現相關疾病。例如:頭痛、失眠、慢性疲勞、憂鬱症、焦慮、過敏、氣喘、鼻竇炎、肌肉痠痛、紅疹、濕疹、酵母菌過度繁殖、自體免疫疾病、過動症、神經組織疾病…等。由於只有1/4的人會產生症狀,所以大家很難懷疑黴菌就是兇手。
(6)壓力
生理壓力
心理壓力
(7)酵素不足
暴飲暴食、或是本身胰臟功能不足、膽囊切除手術後、或是脂肪肝,都有可能造成酵素不足,使得食物分解不完全,大分子過敏原於是刺激腸黏膜、導致滲漏。
(8)低胃酸
濫用胃藥,導致胃酸酸度不足,不但食物殺菌不夠,易致感染,也會造成腸漏,而且許多營養素吸收也因此降低,如鈣、鐵、維生素C等。
脂肪酸不平衡:攝取過多反式脂肪,或是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DHA太少,造成發炎,引起腸細胞水腫,滲透壓改變,進而腸漏。
1、腸躁症(克隆氏症)者的小腸黏膜嚴重受損萎縮,對於營養的吸收功能差
2、正常的絨毛黏膜不讓大分子的蛋白質通過,只有被分解成胺基酸後才能被允許通過腸黏膜,進入血液循環
3、腸漏症(腸躁症)患者的腸黏膜上的絨毛細胞功能欠佳,大分手的蛋白質得以通過,形同讓異物(壞份子)入侵人體,白血球與淋巴球製造出抗體跟異物蛋白(過敏原)對抗,引起人體免疫反應。
4、 碳水化合物(綠色)被吸收進入微血管;脂肪(黃色)被吸收進入淋巴管;長鏈的蛋白質則要被分解成小分子單位的胺基酸才能吸收(右方的圖)。大分子的蛋白質若透過發炎或萎縮的腸黏膜處進入人體(腸漏症),就會引發一系列壞的連鎖反應。
有腸漏症等同有腸腦症
最近,醫學研究發現腸道與大腦,腸道與精神疾病,竟然有不可思議的關連,治偏頭痛的藥可以拿來治腸胃不適,治恐慌症的藥,現在用來治腸燥症。便秘的人會頭痛、失眠、憂鬱、煩躁,連腦下垂體功能都會受影響,使女士們脾氣暴躁。
有腸漏症人士亦容易同時有情緒紊亂問題狀況出現。
如果確定自己有腸漏症,想要徹底根絕困擾自身的過敏疾病,務必掌握以下四大原則:
移除(Remove):移除過敏以及不耐食物,譬如對牛奶或是乳製品敏感,就應該避免相關乳製品至少兩個月以上。再次接觸時,謹記採行食物輪替法,千萬不要一次大量或是每日食用,否則又會激活之前的免疫反應。
補充(Replace):補充修復腸漏的必需營養素。
重植(Reinoculate):補充益生菌,以降低腸道壞菌,並藉此調整腸道淋巴組織免疫功能。
修復(Repair):持續以低刺激、健康飲食來幫助修復腸道黏膜的健康。
正確地補充營養素,可重建人體細胞的平衡、重現細胞活力,是對抗疾病病根、回復健康的自然療法。因此透過營養療法也可以改善腸漏,尤以益生菌、酵素、左旋麩醯胺酸的補充為三大重點:
益生菌:
攝取益生菌可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
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黏膜淋巴組織,降低與過敏有關的Th2細胞所分泌的一些細胞激素。
修補腸漏,降低腸內過敏蛋白滲入血液及淋巴液中的機會,進而降低全身性過敏反應。
降低腸內毒素滲漏進腸肝血液循環中,降低肝臟解毒負擔。
酵素:
被視為「食物的剪刀手」,可將食物分解至最小單位,如胺基酸、小胜肽、脂肪酸、單醣、雙醣。許多過敏原是蛋白質分子,因此效素可以將之分解成較不致敏的小胜肽或是胺基酸,降低過敏機率。
降低過敏物質對腸道的刺激,減低腸粘膜滲透壓,修補腸漏,降低腸內過敏蛋白滲入血液及淋巴液中的機會,進而降低全身性過敏反應。
降低腸內毒素滲漏進腸肝血液循環中,降低肝臟解毒負擔。
左旋麩醯胺酸:
主要可修復腸道黏膜細胞障壁的損害及空隙,改善腸漏症。
降低致敏蛋白或毒素從腸漏縫隙滲入血液及淋巴液中。
可以降低磷酸脂解酶A2活性,以降低發炎反應,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調控降低與呼吸道過敏有關的Th2細胞所分泌的一些細胞激素。
【腸漏症相關症狀】摘自《Leaky Gut Syndrome》—Elizabeth Lipski
英文
|
中文
|
Abdominal pain
|
腹痛
|
Aggressive behavior
|
侵略行為
|
Anxiety
|
焦慮
|
Asthma
|
氣喘
|
Bed wetting
|
尿床
|
Bloating
|
脹氣
|
Chronic joint pain
|
慢性關節痛
|
Chronic muscle pain
|
慢性肌肉痛
|
Confusion
|
頭腦混亂
|
Constipation
|
便秘
|
Diarrhea
|
腹瀉
|
Fatigue and malaise
|
疲倦不舒服
|
Fevers of unknown origin
|
不明原因發燒
|
Fuzzy thinking
|
模糊思考
|
Gas
|
放屁
|
Indigestion
|
消化不良
|
Mood swings
|
情緒起伏太大
|
Nervousness
|
神經緊張
|
Poor exercise tolerance
|
運動耐受度差
|
Poor immunity
|
免疫力差
|
Poor memory
|
記憶力差
|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
原發性膽汁肝硬化
|
Recurrent bladder infections
|
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
Recurrent vaginal infections
|
反覆性陰道感染
|
Shortness of breath
|
呼吸短淺
|
Toxic feelings
|
負面感覺
|
【腸漏症相關疾病】摘自《Leaky Gut Syndrome》—Elizabeth Lipski
英文
|
中文
|
Acne
|
痤瘡、粉刺
|
Aging
|
老化
|
AIDS
|
愛滋病
|
Alcoholism
|
酒精中毒
|
Allergic disorders
|
過敏
|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僵直性脊椎炎
|
Arthritis/inflammatory joint disease
|
關節炎
|
Asthma
|
氣喘
|
Autism
|
自閉症
|
Celiac disease
|
乳糜瀉
|
Chemotherapy
|
化療
|
Childhood hyperactivity
|
孩童過動症
|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
慢性疲勞症候群
|
Crohn’s disease
|
克隆氏症
|
Cystic fibrosis
|
囊腫纖維症
|
Eczema
|
濕疹
|
Endotoxemia
|
内毒素血症
|
Environmental illness
|
環境疾病
|
Food allergy or sensitivities
|
食物過敏或敏感
|
Giardiasis
|
梨形鞭毛蟲病
|
HIV positive
|
愛滋病抗體陽性反應
|
Hives
|
蕁麻疹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發炎性腸道疾病
|
Intestinal infections
|
小腸感染
|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腸道激躁症
|
Liver dysfunction
|
肝功能失常
|
Malabsorption
|
吸收不良
|
Malnutrition
|
營養不良
|
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ies
|
多元性化學敏感症
|
NSAID enteropathy
|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腸病變
|
Pancreatic insufficiency
|
胰分泌功能不全
|
Psoriasis
|
牛皮癬
|
Reiter’s syndrome
|
雷德氏症候群
|
Rheumatoid arthritis
|
風濕性關節炎
|
Schizophrenia
|
精神分裂症
|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紅斑性狼瘡
|
Thermal injury
|
溫度損傷
|
Trauma
|
外傷
|
Ulcerative colitis
|
潰瘍性大腸炎
|
盈康社編輯
自然醫學
201408202209小麥及念珠菌所引致的腸漏症
201610282245認識過敏性紫癜
201609280351專題講座:女性養生智慧(錄影節錄)
201609280342專題講座:認識關節炎痛症(錄影節錄)
201608170019認識強直性脊椎炎
天然營養補充品--濕疹、過敏系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