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糖尿病綜合症(中)--中西藥及經絡療法


糖尿病主要症狀及併發症


正常人的血糖,空腹時3.6mmol至4.5mmo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達到6.5mmol之間,這都屬於正常範圍。如果空腹血糖濃度超過7mmol以上,我們就要注意這可能已經患著糖尿病
臨床上再表現有多飲、多食、多尿、容易疲勞、忽然間消瘦等症狀。加上葡萄糖耐量試驗,給75克葡萄糖,餐後二小時,有兩次的血糖值高於10mmol以上的的狀況,那麼我們就可以認定這個人已經患有糖尿病了。


有很多人在糖尿病的初期,往往沒有感覺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而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惡化,初步發生時可發現口渴多飲,多食善饑或食欲減退,進而感覺頭昏頭痛,容易疲倦,嗜眠,全身無力感,體溫不隱,面色萎黃,頻尿或夜間多尿,尿味異常,尿液表面呈油狀,體重突然減輕,血糖高,尿糖高等症狀。
中醫依其症候之差別又分為上消、中消、下消等三消症。大渴引飲,隨渴隨飲為上消,其病在肺。多食善饑,日益消瘦屬中消其病在胃。尿頻尿多,小便淋濁,如膏如脂,屬下消其病在腎,糖尿病甚至與心臟、肝臟亦有很密切關係。

患糖尿病的人如果沒有妥善治療或治療失當,最容易引起諸多併發症,如視網膜剖離、眼底出血、視力模糊、白內障,心臟衰弱,血壓不平隱,高血脂症,中風半身不遂,手腳麻木或針刺感,小腿抽痛痙攣,腎病變、腰酸、小便困難、水腫、攝護腺腫大、尿餘瀝不盡,性機能減退,皮膚病、瘡癰、傷口難癒合、陰部搔癢,牙齦腫脹出血,習慣性便秘,脂肪肝等。

如果拖延日久,會容易造成眼底出血及周邊神經症狀,男性性機能減退,陽萎,女性月經異常、性冷感等症狀。嚴重糖尿病容易出現酮症酸中毒、昏迷、腎臟症候群、蛋白尿、尿毒癥及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為症。

糖尿病口服降糖藥匯總
適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五大口服降糖藥的功能及服藥時間

(1)  磺脲類:可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服用時間在餐前半小時,對餐後血糖的降糖效果優於進餐時或餐後服藥。
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島素釋放,使身體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以利於血糖的下降。所以,磺脲藥的適用物件應該是血糖比較高,但還有潛在胰島素分泌能力的2型糖尿病病人。又因為磺脲藥刺激胰島素後,病人食欲可能增強,糖分利用可能改善,糖分自尿中流失的量可能減少,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體重增加。所以體重原來就較輕或正常的病人用起磺脲藥來更為適宜。磺脲藥最主要,也是最危險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症,有時可危及病人的生命,不可不防。

(2)雙胍類:可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減少腸胃道對葡萄糖之吸收,餐後立即服藥或餐中服藥。
 此類藥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是抑制食欲及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減少肝臟輸出葡萄糖的能力,加強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因為這類藥物不要求身體必須具有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所以雙胍藥適用物件包括1型及2型糖尿病病人。因為雙胍類能使人少吃東西,並使病人體重有所下降,所以那些食欲較為旺盛,體重較重者可以首先選用。雙胍藥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使體內乳酸水平增高,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所以這類藥物應用於年齡不太大,無乳酸增高的糖尿病病人。另外,雙胍藥可引起消化道反應,如食欲下降、噁心、嘔吐、腹瀉等,肝、腎功能不全者也不宜服用。雙胍類包括二甲雙胍和苯乙雙胍(降糖靈)兩種,前者副作用較小,後者價格更為便宜。因為苯乙雙胍副作用較大,故國外現已不再使用。國內使用中,也僅適宜於年輕、腎臟功能沒有問題,而且吃不起二甲雙胍的病人。

(3)α-糖苷酶抑制劑:會干擾食物中之雙糖與複合糖類之分解,進餐時與第一口食物嚼碎後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主要作用是降低餐後血糖。它適用於各型糖尿病,特別是餐後血糖較高者,包括阿卡波糖(拜唐蘋)和伏格列波糖(倍欣)兩種。拜唐蘋作用較強,需要餐前嚼碎服用。病人在服用阿卡波糖的初期可能有腹脹、排氣多等消化道症狀,堅持服用或減少用量時這些症狀可減輕。值得提醒的是,病人在服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後不能產生葡萄糖以補充血糖的不足,故如果服用這類藥物的病人在發生低血糖時,應直接使用葡萄糖。

(4)胰島素增敏劑:促進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大約在每天同一時間,與是否進餐無關。

(5)胰島素促泌劑:在人體最需要胰島素時,可快速刺激分泌,藥效短約三小時,較無低血糖顧慮,進餐前或進餐時口服,無須餐前半小時,不進餐不服藥。

口服降糖藥常見之副作用
(1)低血糖。
(2)皮膚疹、瘙癢等過敏現象。
(3)腸胃障礙、腹脹、腹瀉、噁心。
(4)
乳酸中毒

不適合使用口服降糖藥之情況
(1)1型糖尿病人(胰島素依賴型)。
(2)懷孕婦女。
(3)明顯肝、腎功能不良患者。
(4)服用大量
降血糖藥仍無法良好控制血糖
(5)嚴重之全身或局部感染症。
(6)重大壓力情況,如重大手術、嚴重外傷、長期禁食。
(7)對口服藥過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患者。

糖尿病藥物治療三特性

治療糖尿病,教育心理療法是統帥,飲食療法是基礎,運動療法是手段,藥物療法是關鍵,自我病情監測是保證,飲食-運動-藥物互動治療是選擇。目前藥物治療仍是重頭戲,但藥物治療一定要掌握要點。

藥物劑量為了減少副作用,避免中毒,多數藥物都會標明每日最大服用劑量。不少患者服藥超過了每日最大服用劑量,實際上,超限服用只會增加副作用,並不增加療效。藥物的減量或加量應遵照醫生的醫囑,不要自己隨意決定減量或加量。

對症用藥眾所周知,血糖高應服用降糖藥,但是否對症往往被忽視,從而造成治療過錯。服用磺脲類藥可刺激胰腺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本來體內胰島素就多,如繼續分泌的話,將會使胰島素更多,而且會加重胰腺負荷,長此以往可導致胰腺功能衰竭。如果胰島細胞已喪失分泌胰島素功能,此時再選用磺脲類藥是毫無作用的。因此,建議在決定選用磺脲類藥時,應監測空腹胰島素水平。在確定有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時應選用胰島素增敏劑。

聯合用藥聯合用藥可使每單藥的選用劑量減少,副作用也減小。有的單藥間有互補性,能更好地適應患者多變的病情。常用的聯合療法,如磺脲類+雙胍類或糖苷酶抑制劑、雙胍類+糖苷酶抑制劑或胰島素增敏劑。聯合用藥的一般原則是:“一種藥加倍,不如兩種藥搭配”,同類口服降糖藥不宜合用,否則增加的主要就是副作用了。


中醫的態度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斷然拒絕,不要相信廣告說的什麼什麼中藥可以除根、可以完全治癒糖尿病的說法。中醫在治療糖尿病的各期有自己的優勢,當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完善性。西醫也是同樣,任何一種醫療體系都不可能一統天下。目前我們臨床上治療採取團結西醫,發揮中醫優勢,該用中藥時就用中藥,該用雙胍類就用雙胍類,該用胰島素時就用胰島素,這是最理想的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中藥複方降糖方劑
中國歷代用於治療糖尿病的方子很多,現選錄一部分,供患者參考。以下方劑主要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輕型患者,病情嚴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療措施。

(1)合沉湯(見《石室秘錄》,此為現代劑量)  熟地90克,山萸肉、麥冬各60克,玄參30克,車前子15克,水煎,代茶頻飲。適用于腎陰虧虛型糖尿病。

(2)神仙減水法方(見《奇效良方》,此為現代劑量)  人參、花粉、知母、黃連、苦參、麥門冬、浮萍、白扁豆、黃芪各等份,研末混勻,每次服6克,每日2次。適用於氣虛為主的糖尿病。

(3)引龍湯(見《辨證錄》,此為現代劑量)  玄參90克,肉桂9克,山萸肉12克,麥冬30克,北五味3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於陰陽兩虛型糖尿病。

(4)二冬湯(見《醫學心悟》,此為現代劑量)  天冬、麥冬各6克,花粉、黃芩、知母、荷葉各3克,人參、甘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適用于氣陰兩虛型糖尿病。

(5)白龍散(見《中藏經》,此為現代劑量)  寒水石、甘草、葛根各等份,研末混勻,每次服6克,用麥冬煎濃湯送下,每日1劑。適用于陽明熱甚的糖尿病。

(6)麥門冬湯(見《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此為現代劑量)  麥冬、黃連、幹冬瓜各30克,水煎服。適用于陰虛化熱型糖尿病。

(7)枸杞湯(見《千金方》,此為現代劑量)  枸杞30克,瓜蔞根、石膏(先煎)、黃連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適用于陰虛化熱型糖尿病。

(8)消中渴不止方(見《聖惠方》,此為現代劑量)  浮萍草(幹)90克,土瓜根45克,製成散劑,每劑6克,牛奶調服。適用於糖尿病口幹多飲者。

(9)降糖對藥(見《施今墨》)  黃芪、山藥、蒼術、玄參。

中藥複方常用的還有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消渴丸、白虎湯等。

糖友能將中藥代茶飲嗎
(1)中藥代茶飲適合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中藥代茶飲,但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合或都需要,要根據不同情況來決定。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有是證,用是藥"。比如菊花茶用於肝熱所致的眼睛紅赤或眼睛分泌物多等證,但如果患者合併胃腸神經病變,經常腹瀉,屬於脾虛證者,就不能飲用。又如人參茶適合於氣虛體質者,倘若用於肝火旺、胃火盛的患者無異于火上澆油;還有苦丁茶如給予胃寒患者就好比雪上加霜,所以不能認為中藥代茶飲適合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2)患者如何自己選擇適合的代茶飲
經常感到口乾舌燥、面紅目赤等證,可飲用菊花茶、薄荷茶或蓮子心茶以清熱明目、清心肝火。
伴有胃腸自主神經病變,出現便秘,可飲用決明子茶、火麻仁茶以潤腸通便。
伴有胃腸自主神經病變,出現腹瀉、腹脹、食欲不振等脾虛,可飲用大棗茶等。
伴有高血壓,經常感到心煩急躁、頭暈目眩、口苦舌幹,可飲用菊花茶、薄荷茶或夏枯草茶以清肝瀉火降壓。
伴有睡眠障礙,出現心悸、心慌者可飲用酸棗仁茶、合歡茶以養心安神。
伴有高脂血症,可飲用決明子茶、薑黃茶、生山楂茶等以祛脂活血。

(3)代茶飲的中藥會不會影響西藥的作用
傳統中醫認為茶水和藥物不能一起用。所謂的藥物不僅是西藥,還包括了中藥。主要是因為茶中有些物質會影響藥物的療效,一般主張服藥2小時內不宜飲茶。但我們說的是中藥茶,這些中藥茶是否可以和西藥一起用,是否會影響西藥的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在沒有科學的依據之前,中藥茶最好不要和西藥一起服用,至少間隔1小時左右。

拔罐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方法有許多種,中醫治療是其中之一。而拔罐竟然也能治療糖尿病。拔罐療法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蒸汽、抽氣等造成負壓,使罐吸附于施術部(穴)位,產生溫熱刺激,使局部發生充血或瘀血現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

拔罐能降低血糖

拔罐療法是以罐具吸拔病變部位或穴位,以通暢氣血,疏導經絡,拔除病氣,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最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因此,中醫認為,拔罐療法具有行氣活血,溫經通絡,消腫止痛,祛濕逐寒,泄熱除毒等作用。

拔罐療法是通過吸拔病變部位或特定經絡、穴位,將充斥於體表的病灶、經絡、穴位乃至深層組織器官內的風寒、痰濕、瘀血、熱毒、膿血等,經皮毛吸引出來。皮膚有直接呼吸和排泄作用,通過在皮膚上的吸拔,能將體內瘀血、濁毒排出體外,使邪出正複,經絡氣血得以疏暢。這種良性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從而提高機體功能,充分發揮經氣作用,扶持正氣,調節陰陽平衡,加強驅除病邪之力,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除濕逐寒,協調臟腑,促進病體康復。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拔罐療法具有機械刺激和溫熱效應等作用。治療時,罐內形成負壓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擴張,甚至破裂。由於紅細胞破裂,出現自體溶血現象,使表皮紫黑,隨即產生一種類組膠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同時,機械刺激可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其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加強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和控制力,使患者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白細胞吞噬作用增強,促進機體恢復功能,使疾病逐漸痊癒。



拔罐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方法一:
(l)取穴:
膀胱經:三焦俞、腎俞。任脈:石門。經外奇穴:華信夾脊。脾經:三陰交。
(2)治療方法:
留罐法:以上穴位於拔罐後各留罐10-20分鐘。排罐法:於腰椎兩旁行密排罐法並留罐。針罐法:先用毫針針刺上穴得氣後再行留罐。

方法二:
(l)拔罐部位:選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腎俞、足三裏、三陰交、太溪穴。
(2)方法:取上穴,採用單純火罐法吸拔穴位,留10分鐘,每日1次。或採用背部前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腎俞段塗抹潤滑劑,然後走罐至皮膚潮紅或皮膚出現瘀點為止,隔日1次。

糖尿病的艾灸療法


一、從西醫來看,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而造成血糖增高引起機體代謝紊亂的代謝內分泌全身性疾病。從中醫角度分析,糖尿病屬於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乃五臟皆虛。而中醫認為,糖尿病是氣血,陰陽失調,五臟六腑,胰腺功能紊亂,微量元素失衡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疾病。
治療法則:榮養陰液,清熱潤燥。
取穴:肺俞穴、脾俞穴、大椎穴、神闕穴、足三裏、關元穴。
灸法:可以用艾條溫和灸或用多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艾灸。如果能配合針灸,效果更好。
每日一到兩次,每次20-40分鐘。每10天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5天後繼續第二輪的治療,三個療程統計療效。
經三個療程後,患者多飲、多尿、易饑等症狀均有改善,體力普遍提高。
艾灸可以修復受損胰島細胞,啟動再生,逐步實現胰島素的自給自足。服藥一天比一天少,身體一天比一天好,徹底擺脫終生服藥! 
艾灸可以雙向調節血糖,使血糖老老實實地鎖定在正常的恒定值範圍。 
艾灸可以改善組織供氧,對微血管病變導致的視物不清、眼底出血等視網膜病變及早期腎病病變及早期腎病病變有明顯治療與改善作用,還可改善病人消瘦無力、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質血證及傷口不愈等現象。
艾灸,尤其是化膿灸可以明顯改善症狀,有很多初期病人,通過化膿灸可以達到痊癒的症狀。
艾灸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這在很多資料都有報導。艾灸使病人的營養能得到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從而提高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防病能力,防止了系列併發症的發生,真正做到綜合治療,標本兼治。
艾灸可以:“虛則灸之,使火氣已助陽氣也;實則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氣複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


二、【取穴】 
(1)常用穴:
足三裏、中脘;命門、脾俞、身柱;氣海、關門;脊中、腎俞;華蓋、梁門,大椎、肝俞;行間、中極、腹哀;肺俞、膈俞、腎俞。 
(2)備用穴:口渴甚加金津、玉液、內關、魚際、少府;易饑加大都、胃俞;多尿加然谷、湧泉、複溜。

【用法】每次選常用穴l組,備用穴隨證加配。也用隔薑灸法。艾炷直徑為1.5釐米,高2釐米,重0.5克。鮮薑片厚3一4毫米,直徑2釐米。每穴灸治10一30壯,每次治療時間約為210分鐘。備用穴中,金津、玉液用毫針或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餘穴亦用灸法。常用穴輪流選流選組;隔日治療1次,50天為1療程。
常用穴亦可用黃豆大艾炷作無疤痕著膚灸,但須注意避免燙傷造成的感染。因感染之後,重者可在以灸痕為中心直徑3—5釐米範圍內出現潰爛,很難治療,應嚴加注意。

三、【穴位】:
l)氣海 關元 中脘 足三裏;
2)身柱 腎俞 脾俞 脊中;
3)大椎 華蓋 梁門 肝俞;
4)行間 中極 肺俞 膈俞 。

操作步驟:每次用1組穴位,輪換使用。將生薑切成0.3釐米厚薑片,放在穴位上,然後置艾絨點燃,每穴3-5壯,每天2次

糖尿病的自我按摩療法


通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按摩可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益腎補虛,清泄三焦燥熱,滋陰健脾等功效。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按摩以胸腹部、腰背部、上下肢等部位的經絡、穴位為主。一般採用先順時針按摩30-40次,再逆時針按摩30-40次的方法進行。左右手交換進行或同時按摩。



1.按摩腎區清晨起床後及臨睡前,取坐位,兩足下垂,寬衣松帶,腰部挺直,以兩手掌。已置於腰部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套開1寸半),上下加壓摩擦腎區各40次,再採用順旋轉、逆旋轉摩擦各40次。以局部感到有溫熱感為佳。2.按摩腹部清晨起床後及臨睡前,取臥位或坐位,雙手疊掌,將掌心置於下腹部,以臍為中心,手掌繞臍順時針按摩物40圈,再逆時針按摩40圈。按摩的範圍由小到大,由內向外可上至肋弓,下至恥骨聯合。按摩的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能耐受、自我感覺舒適為宜。3.按摩上肢按摩部位以大腸經、心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手三裏(肘部橫紋中點下2寸處)、外關(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腔與橈側腕屈肌腹之間)、合穀(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等穴位上各按壓、揉動3分鐘。4.按摩下肢按摩部位以脾經、腎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足三裏(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陽陵泉(胖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陰陵泉(脛骨內側踝下緣凹陷中)、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等穴位上各按壓、揉動3分鐘。5.按摩勞宮穴該穴定位於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筆套等鈍性的物體進行按摩。
6.按摩湧泉穴
該穴定位於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按摩手法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也可借助足按摩器或鈍性的物體進行自我按摩。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