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糖尿病綜合症(上)--分類及早期症狀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以及肥胖發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在中國的發病率達到 2% ,據統計,中國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達 4000 萬,並以每年 100 萬的速度遞增。



據世界糖尿病聯盟統計,現時香港約有70萬人患糖尿病(即每10人中有1名患者),到2030年,香港糖尿病人數預期將增至92萬人。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常見症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其中一高血糖為主要標誌。臨床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
 
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青少年,其胰島素分泌缺乏,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見於30歲以後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並不低甚至還偏高,病因主要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治療必須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人應避免進食糖及含糖食物,減少進食高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適量進食高纖維及澱粉質食物,進食要少食多餐。運動的選擇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應盡可能做全身運動,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礎上應用適當的胰島素增敏劑類藥物,而不是過度使用刺激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才能達到長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

六大信號提早發現糖尿病


防治糖尿病關鍵在於早發現,提醒有以下症狀要及時就醫:

1.出現
低血糖,在午飯前或晚飯前感覺饑餓難忍、心悸、出汗、手顫、疲乏無力,吃飯後症狀緩解。

2.皮膚瘙癢,尤其是女性的外陰瘙癢。

3.四肢末梢疼痛及麻木。

4.體重突然減輕卻找不到其他原因。

5.年輕人出現動脈硬化、冠心病和眼底病變。

6.感到口幹、口渴,口腔黏膜有淤點,出現水腫、牙齦腫痛和牙齒鬆動等情況。

資料顯示,在過去30年,全世界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增長了6倍,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相關性的疾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越早發現糖尿病就越容易控制病情,以助於提早治療。不同類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相貌,輕者可以毫無感覺,重者可以影響生活;可以是典型的症狀,也可以是非特異性、似乎很難與糖尿病聯繫在一起的症狀。典型的症狀是多尿、多飲、多食與體重減輕,按發生機制講是應按這個順序發生,但也可以僅僅突出某一個症狀。

糖尿病早期症狀
糖尿病患者不一定必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因而,出現以下情況也要懷疑是否得了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確的輕型糖尿病家族史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異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產史、死胎、死產、早產、畸型兒或巨大兒等。
  (3)反復感染。頑固性外陰瘙癢,或反復外陰、陰道黴菌感染,或屢發癤癰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不少女性病人就是因為外陰瘙癢去婦科就診而發現糖尿病的。此外,反復的呼吸道、膽道、尿路感染,創口不癒合者,也就懷疑是否患有糖尿病。
  (4)陽瘺。男性病人出現陽痿,在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變後,要懷疑有糖尿病可能。
  (5)有多尿、口渴多飲或有近期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6)偶有尿糖陽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也要懷疑是否有糖尿病,應作進一步檢查。
  (7)反應性低血糖。多發生於餐後3小時或3小時以上,表現為心慌、出汗、饑餓、顫抖等,如測血糖則在正常低值或低於正常,進食含糖食物後上述症狀可消失。在某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所表現。
  (8)年輕患者發生動脈硬化、冠心病、眼底病變等應懷疑有糖尿病。
  (9)當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知覺障礙,如肢體麻木,疼痛或感覺過敏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體位性低血壓,不明原因的尿瀦留;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下肢血管病變,如下肢發涼、發泔、間歇性跛行、肢端壞死、水皰、潰瘍等;冠心病心肌梗死、腎病、腦血管意外等 情況;不明原因的昏迷等時都應懷疑有糖尿病。
發現以上情況,應到內分泌科或代謝科就診,如醫院未設上述專科,則應到內科就診。如懷疑有糖尿病應去醫院就診、檢查。檢查內容有:尿糖、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如仍不能確診,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糖尿病診斷新標準

20年以來,國際上對糖尿病病因以及併發症方面研究取得了大量成就,加深了對糖尿病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世界衛生組織 (WHO)於1996年和1997年先後提出了對現行WHO1980~1985年的診斷和分型的修改。WHO1999年諮詢報告和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區(IDF-WPR)委員會正式認可了這些修改。中華糖尿病學會也於1999年正式採用這一新的診斷標準和分型,並于當年開始實施。

在新的
糖尿病診斷標準中降低了空腹血糖的指標,並提出了空腹血糖損傷(IFG)概念。降低空腹血糖標準是美國糖尿病協會1997年提出的,他們發現空腹血糖 7.8mmol/L時,餐後2小時血糖多在12.8~13.9mmol/L之間,與原來餐後2小時的血糖標準(11.1mmol/L)不能吻合。修改後的 血糖標準使空腹和餐後2小時得到了統一。同時也有利於及時發現糖尿病。這裏特別說明的是IFG和糖耐量損傷(IGT)都是介於糖尿病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一種狀況。


最新糖尿病診斷標準
類別
血漿
全血
靜脈
毛細血管
靜脈
毛細血管
(糖尿病)
空腹
>=7.0
>=7.0
>=6.1
>=6.1
餐後2小時
>=11.0
>=12.2
>=10.0
>=11.1
(糖耐量損傷)
空腹
6.1-6.9
6.1-6.9
5.6-6.0
5.6-6.0
餐後2小時
7.8-11.0
8.9-12.1
6.7-9.9
7.8-11.0

有典型糖尿病症狀(多尿、多飲和不能解釋的體重下降)者,任意血糖
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
7.0mmol/L,為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FPG)<6.11mmol/L並且餐後2h血糖(2hPG)<7.77mmol/L,為正常。


餐後
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時為糖耐量損傷(IGT),空腹血糖(FPG)
6.11mmol/L,但<6.99mmo/L時為空腹血糖損傷(IFG)

在我國醫生在作出診斷時往往要結合臨床症狀加以考慮,如果有症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後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就可以判定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狀,就需要空腹和餐後血糖同時達到上述標準,才可以判為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概念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發病型
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佔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有的患者體內胰島素甚至產生過多,但胰島素的作用效果卻大打折扣,因此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是一種相對缺乏。可以通過某些口服藥物刺激體內胰島素的分泌。但到後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樣進行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
胰島素抵抗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島素增高以補償其胰島素抵抗,但相對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島素分泌仍相對不足。此類病人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在明確診斷之前就可發生大血管和微血管併發症。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島素分泌缺陷為主,臨床上需要補充外源性胰島素。


2型糖尿病的特點


1. 2型糖尿病多發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流行病學資料表明2型糖尿病發病的年齡多在40~60歲,從40歲開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漸增高,在60歲老年人中達到高峰。
2. 2型糖尿病病情一般比較緩和、隱蔽,病程較長,典型的糖尿病症狀 (三多一少等)較少出現。
3. 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家族史,個人肥胖史。
4. 2型糖尿病病人往往不需要依靠使用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但是如果使用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不滿意,或者是因為急性或慢性併發症的出現,也是需要使用胰島素的。

全面解析糖尿病的症狀


糖尿病,是至今為止中西醫都難於根治的疾病。糖尿病的症狀有多種多樣,其中最典型的為“三多一少”症狀,那麼這麼多的症狀都有患病的可能,我們如何來判斷是否患有糖尿病呢?下文針對糖尿病症狀進行解析。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多尿:
不僅指尿的次數增多,而且尿量也明顯增加,
24小時內可有20多次,尿量達2—3升甚至10升之多。尿液泡沫多,尿漬發白、發粘。多尿是由於血糖升高,超過腎糖閾、(8.9~10mmol/l),排入尿中的糖增加,於是尿次數與尿量增多。

多飲:
尿多之後使體內的水分減少,引起大腦口渴中樞的興奮而思飲。應當指出的是,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明顯低於腎糖閾,所以在未出現多尿之前可能就已確診為糖尿病了。另一方面,老年人腎血管硬化,而使腎糖閾升高,所以血糖很高,而尿中無糖,也不會出現多尿:再者,老年人中樞神經感受性減弱,儘管體內水分丟失明顯,而口渴中樞無感覺,也不思飲,這也就是老年人常見、死亡率很高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的原因。 


多食:
由於血糖不能進入細胞,不能為細胞利用,刺激大腦的饑餓中樞興奮而多食,且進食後無飽腹感,造成進食次數和進食量都明顯增多。應當注意的是在2型糖尿病早期,由於高胰島素血症的關係,使血糖利用加快,而出現餐前的明顯饑餓感,甚至出現低血糖,這往往是2型糖尿病的首發症狀。


消瘦:
體內葡萄糖利用減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質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均引起消瘦,如有多尿症狀,體內水分的丟失更會加重消瘦症狀。同樣,病程時間越長,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顯。
疲乏無力:血糖不能進入細胞,細胞缺乏能量所致。據報告2/3糖尿病患者有無力的症狀,甚至超過消瘦的人數。
容易感染:糖尿病影響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現皮膚疥腫,呼吸、泌尿膽道系統的各種炎症,且治療困難。
皮膚感覺異常:感覺神經障礙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膚感覺異常,如蟻走感,麻木,針刺感,瘙癢,尤其女性外陰瘙癢可為首發症狀。
視力障礙: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個部位的合併症,以至出現視力減退、黑蒙、失明等。 

性功能障:
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經系統病變以及心理障礙等引發男性陽痿,女性性冷漠、月經失調等性功能障礙。
X綜合征:2型糖尿病因存在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的情況,可同時或先後出現高血壓、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這雖不屬於糖尿病症狀,但有這些情況時,應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其他相關糖尿病症狀


口腔疾病
 這類患者的口腔表徵可表現為:嚴重的牙周病,易發生多發性牙周膿腫;齲齒,牙髓炎,根尖炎的發生率增高;口內唾液少而乾燥,舌體腫大,患者常感到黏膜灼痛,口幹。


無痛性心肌梗塞
 糖尿病可影響心臟的神經、心肌、血管,導致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時由於痛覺神經變性而不敏感,有24%—42%的人無疼痛反應。對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者,或出現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衰者,應考慮可能是糖尿病所致。


陽痿
 男子性功能受植物神經控制和調節,糖尿病病人因植物神經功能降低或喪失,會導致陽痿。陽痿病人,特別是中年、肥胖的陽痿患者,應考慮到患糖尿病的可能。病理:血糖過高會使多元醇沉積在神經纖維上,神經纖維會因此變性而失去功能。周圍神經病變可以影響陰莖的觸覺,降低陰莖勃起反應,如陰莖海綿體上的自主神經發生了損傷,影響到平滑肌的舒張,則會使海綿體無法充血。“有研究顯示,50%多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十年內,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陽痿.
發展迅速的肺結核 資料顯示,約10%—15%的糖尿病病人併發肺結核。由於病人抵抗力降低,高糖環境又有利於結核菌的生長繁殖,所以肺結核病灶容易蔓延、惡化。因此,結核病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如病情重、發展快、療效差,應進一步檢查血糖。

視力減退
 糖尿病病人的晶狀體會因水分滲入而膨脹,變凸,增加屈光力,發生近視;還會因視神經損害和眼底血管病變、視網膜靜脈擴張、出血,甚至剝離,導致視力模糊。對發生突然、迅速加重的近視和視力模糊者,應查一下血糖。


迅速發展的白內障
 糖尿病患者眼內房水中滲透壓的變化,使晶狀體纖維腫脹、斷裂、崩解,最後混濁而形成白內障,患者視力會迅速下降,甚至失明。當出現突然發生、迅速發展的白內障時,應警惕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餐後低血糖
 在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分泌過程緩慢,當達到高峰時,餐後血糖高峰已過去,會發生低血糖反應,表現為餐後3—5小時出現頭暈、眼花、心慌,甚至昏迷。屢發餐後低血糖者,應警惕患糖尿病的可能。

尿瀦留、尿失禁、
“氣尿” 高血糖會損害盆腔的神經系統,導致逼尿肌張力下降,出現排尿困難或尿瀦留。膀胱括約肌麻痹時,出現尿失禁。含糖的尿液易生長產氣菌,排出的尿液多泡沫,稱為“氣尿”。凡有上述排尿異常,特別是原因不明者,應當檢查一下血糖。


肢端麻木
 糖代謝障礙常併發周圍神經炎,出現手足麻木,感覺減退或消失,行走時似踏在棉墊上。此類症狀在40%的糖尿病病人中出現。所以,有原因不明的手足麻木者,應查血糖。


肩周疼痛、僵硬
 糖代謝紊亂會導致動脈硬化和神經炎,導致肩關節周圍神經、肌肉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出現肩周疼痛、僵硬、抬手和轉肩吃力。因此,肩周不適且經久不愈的人,最好查一下血糖。


頑固或間歇性腹瀉
 糖尿病病人易發生胰源性腹瀉,特點是:日排便2—10次不等,常於餐後、夜間或清晨發生;大便呈糊狀或水樣,或表現為脂肪瀉;腹瀉可與便秘交替出現。有上述特徵的腹瀉,特別是脂肪瀉,應做有關糖尿病的檢查。


纏綿不愈的感染
 糖尿病患者白細胞的防禦和吞噬能力降低,高糖又有利於致病菌生長,常使皮膚、口腔、肺臟、尿路、陰道等器官發生感染。所以反復發生感染,並纏綿不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應查尿糖和血糖。


皮膚水皰
 糖代謝異常導致皮膚營養障礙和微血管損害,引發皮膚水皰,特點是:好發於指、趾、手足的背部;單個或多個出現,大小不等;皰壁薄,內含透明漿液;無痛,皰周有紅暈;發生突然,可以自愈,但反復出現。故對反復發生灼傷樣皮膚水皰者,應檢查血糖。
娩出巨大胎兒者 孕婦患有糖尿病,高濃度的葡萄糖可刺激胎兒的胰島分泌較多的胰島素,加速脂肪和蛋白質的合成,胎兒的生長發育特別快。凡娩出的胎兒重達4000克以上的婦女,均應檢查一下尿糖和血糖。
婦女腰圍和臀圍的比值大於0.85 研究資料顯示,婦女上體肥胖者,不論體重多少,糖尿病的發病率都比正常婦女高8倍,而下肢肥胖者無此現象。因此,腰圍與臀圍之比值大於0.85的女性,應做有關糖尿病的檢查。
以上針對一些典型及相關糖尿病症狀進行了解析。如果您有以上症狀,請按照解析內容判斷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代續……

盈康社編輯

[若第三者需覆制及轉載請引用連結及通知本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